风暴娱乐

你的位置:风暴娱乐 > 新闻动态 >

退休之后,参加亲戚朋友家的红白事,一定要记住这五条规矩
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2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人在职场,忙得团团转,对于亲戚朋友家的宴席,无法顾及,常常是礼到,人不到。

退休之后,不要工作了,自然就有了时间,去参与宴席,礼到人也到。

如何才能在宴席上,体面一些呢?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
提个醒,参加亲戚朋友家的红白事,一定要记住以下几条规矩。

图片

01

提前打听一下当地的习俗,避免闹洋相。

《史记》中说:“古者百里而异习,千里而殊俗。”

去百里之外的地方,习俗就大不一样了。如果你不了解习俗,做出的行为,就会让大家很疑惑,甚至会触及到地方的禁忌。

我的老家在湘南,在农村的婚宴上,要摆放红鸡蛋,红枣。寓意“早生贵子,红红火火”。

鸡蛋蒸熟之后,放到红色染料中,滚几次,晾干,就有了红鸡蛋。

在满月酒上,也有红鸡蛋。意味着子孙满堂。很多人,到了宴席,会把红鸡蛋吃掉,也就寓意接过了主家 喜气。

如果你不了解这些,看到红鸡蛋,就不知所措了。

习俗,也会体现在“随礼多少、宴席的流程、敬酒的方法、穿衣的要求”等方面。

特别是白事,你穿大红的衣服,可能是犯忌了,往往会被主事的人要求换衣服。这显得很尴尬。

在去参与红白事之前,打听习俗,就能做到入乡随俗。

02

多准备几个小红包,随时可以给很久未见的孩子。

有一句俗语说:“礼多人不怪。”

去参与红白事,肯定是要随礼的。准备给对方一个红包,这是大家都考虑到的问题。

但是,我们应该考虑到另一个问题:很多的亲戚朋友,会带着孩子来参与宴席。而这些孩子,是你的晚辈,或者是好友的孙子等。

一些多日不见的孩子,或者生平第一次见的孩子,也在宴席上出现了。此时,你大大方方地给一个红包,显得非常体面。

退休了,你也一把年纪,是长辈了,家境也稍微好一点,就不要太小气了。

其实,准备几个小红包,还可以应付另一种情况:新婚夫妻来敬酒,作为长辈,也是要给红包的。大家都给,你不给,似乎不近人情。

图片

03

非特别情况,及时回家,少在外面借宿。

老一辈的人,总结出经验:“七十不留宿,八十不留饭,九十不留坐。”

到了七十岁之后,就最好不要在外头借宿了。原因有好几个。

其一,你的身体状况,不一定很好,需要每天都带着药品。你外出住宿,万一没有带药品,这是很危险的事情。

其二,外面的住宿条件,应该没有自家那么好。你辗转难以睡下,这让自己很烦恼。

其三,主家不一定准备了很多的床铺。一大群老人都要住下来,难度很大。

一般情况,参与宴席之后,就及时回家。大家默认宴席在中午,也就是不留宿的暗示吧。

如果是白事,在落葬之前,你去拜祭,在落葬日就去送行。宴席地点不远,也最好是回家睡,隔日再去。

一些客套的晚辈,早早准备了住宿。你也应该充分准备衣服、药物等。并且提前和晚辈沟通,说自己夜里睡觉,有什么习惯,尽量周全一些。

04

在白事上,不要大哭,过于悲伤,保重自己的身体。

《世说新语》中有一个故事。

书法家王献之过世的时候,大家都瞒着其哥哥王徽之。

王徽之几天都没有弟弟的消息,就猜测已经是过世了,于是走到灵堂,拿出弟弟的琴,演奏了一曲。

弹琴的时候,俯身弹奏,竟不成调。之后,王徽之把琴摔地上,大哭不已:“子敬,子敬,人琴俱亡!”又昏迷了过去。

大概过了一个多月,王徽之也过世了。

我们看了很多悲伤的词语:“悲痛万分、痛心而亡......”

过度的悲伤,对人的精神和身体,都伤害很大。

作为一把年纪的人,在白事上,想起对方的交情,还有家庭的变故,都会很扎心,触动到软弱的地方。

有的人,在灵堂里,当场就哭得晕过去。这就给主家,带来很大麻烦了。

去参与白事,一定要学会“节哀顺变”。人终究是要过世的,应该看透看淡。

图片

05

参加宴席,要爱人相伴,发信息告知儿女,彼此有个照应。

和我同村的大伯,去隔壁村参与寿宴。

大伯坚持一个人去,不要儿女开车送。

宴席之后,大伯几个小时,都没有回来。这下子,大家就着急了。

经过亲友的找寻,发现大伯走错了路口,走到另外一个村里去了。

这人老了,难免会糊涂,真的不要逞强。

参与红白事,最好是老伴一起,一路上总有一个清白人吧。

如果可以的话,让儿女送着去,也是不错的。宴席,也不在乎多你家的几个人,挤一挤,也是可以落座的。

特别是一些很远的亲友,最好是早一点告诉儿女。哪怕儿女不能同行,也会做出安排,避免忽然发生意外。

非要一个人去,也要一路上发消息,告诉家人,自己平安。

06

古人云:“常制不可以待变化,一涂不可以应万方。”

规矩是人定的,也是跟随时代而改变的。我们需要与时俱进,因地制宜。

退休了,去参与红白事,把握了规矩,就让自己显得礼貌,大方,合时宜。

你走到哪里,都给人添喜气,带和气,这就很受欢迎。

生活是一个万花筒,多大年纪,都要认真学习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
Powered by 风暴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